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4-06 20:46
乘坐无锡首条市域轨道交通S1线,从主城区抵达江阴教学科研,紧邻S1线青阳站,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已基本建成。今年9月,这里就将迎来第一批新生。
纵观县域,一般以职业院校布局为主。事实上,办大学对地方经济实力的要求较高,唯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办好高校、留住人才。
苏南,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不少“双一流”高校择地于此,成为地方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百强县榜单中,常年位居前十名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都“藏”有全国知名大学。随着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经济强县的联动更为紧密,“县域大学群”的作用愈发凸显。
一流的高校,匹配一流的县城,这是专属江苏的“双一流”。“双向奔赴”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外界所知的故事?
布局苏南县城的知名高校,已有10多所,近几年布局还在加速。如今,不少大学选择校区,都落户在“苏锡常”的下辖区县。
其中,2019年正是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的时候。太仓,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
再看五年后的今天,随着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即将启用,这座县级市会同时拥有两所“双一流”高校。
在“最强县级市”昆山,中外合办高校昆山杜克大学已在当地耕耘十余年,“双一流”厦门大学也在当地布局建设研究院。
“县城办大学,其实也就是在江苏存在,其他地方都较少,或者说基本上没有。这些年大学建设局限在地级市范围内,县城引进名校办校区,江苏是目前是比较突出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人民网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曾认为,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县,应该去办大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费孝通等人来到沙洲县(现江苏省张家港市)考察,发现当地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但人才奇缺,远不能满足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在费孝通等人的倡议下,沙洲县决定自己出钱创办沙洲职业工学院。该校被称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费孝通为其题写了校训。
如今,在这座苏南县城坐落着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该校区创建于2005年,由江苏科技大学与张家港市政府共建。
高等教育是一门“费钱”的事业。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常年位居中国百强县榜单前十名。2023年,昆山、江阴、张家港GDP均超过3000亿元,昆山的GDP甚至超过一些省会城市。
储朝晖认为,高等教育已步入普及化时代,深受外部社会环境影响,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从微观上来看,高校的办学行为肯定与当地经济强烈呼应,高校扩展背后已不是专业驱动,而是经济发展驱动。”他说。
根据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县城以职业院校布局为主。在西北工业大学到来之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太仓仅有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2018年10月,太仓市政府与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签订了政校企人才全域合作协议。次年8月,太仓市发布《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同一天,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开工建设。
看地利,太仓是离上海最近的县级市,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所在的太仓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位于上海、昆山、太仓三城交汇的中心地带。观产业,利用上海航空产业集群的溢出优势,太仓重点布局航空产业。清晰的发展目标,让县域与高校有了更多“联姻”的可能。
同样,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设置的新能源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呼应了江阴打造的“345”现代产业体系。自2021年启动“34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来,江阴正引导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签署合作协议之初,即依托天目湖通用机场,打造以航空为主的人才培养基地;宜兴环保产业发达,江南大学把环境学科最强团队布局在宜兴;汽车制造是常熟的支柱产业,作为“本土高校”,常熟理工学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设了动力、控制、底盘等6个模块……
“苏南县城本身,它的经济、产业实力比较强,而且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现在不少地级市的高校迁往资源更富集的省会城市办学,高校向苏南县城扩散是比较少见的现象,这有利于改变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省会城市的现状。”熊丙奇说。
在苏南,大学与城市相互成就。尤其是以“双一流”为代表的科研型高校,也在助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经济发达,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江苏“新春第一会”即聚焦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
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3月27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召开高校院所座谈会,指出江苏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就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根本。
苏南县域经济一枝独秀,也处在转型发展的关口。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程俊杰认为:“苏南县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需要更具有科研优势的高校与职业院校一道,协同支撑其产业发展。”
对于高校而言,面对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场景相结合的需求,在县域布局中会有针对性的匹配当地特色产业,教学也多以应用学院为主。“这是产学研结合的需求,因此可以说是一场双向奔赴。”程俊杰说。
纵览布局苏南的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的声学、西交利物浦太仓校区的工业4.0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的碳中和研究院……来到苏南县域经济发展前哨,能深入观察产业创新前沿。
人民网注意到,“串联最富县域朋友圈”的沪宁沿江高铁去年开通后,进一步推进了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苏南强县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
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转型升级脚步在加快。对高校而言,协同创新,更能发挥1+12的效能;对苏南县城而言,无论是地理还是心理空间,都只有咫尺之距,这也让各高校可立足城市群一体化布局教学科研资源,助力区域整体联动发展。
“随着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区域同城化、一体化进程加快,要素跨部门、跨区域流动将更加顺畅、频繁,苏南县域对高校的吸引力也将会更大,真正形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联动、放大效应。”程俊杰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