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入口bandao入口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998888

bandao入口

bandao入口
当前位置: bandao入口 > 教学科研

融合相长教学科研比翼飞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4-06 20:49

  对于黄河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苏军保来说,毕业设计的结果让他很开心:第一,毕业设计得了高分并被许继电梯有限公司采用;第二,因毕业设计优秀被该企业录用。

  “这主要感谢学校对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安排。”苏军保说,“学校老师直接针对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安排毕业设计题目,使我们的毕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有的放矢,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对于高校来说,科研是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内涵发展;教学是立校之本,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促进办学质量提高。作为全国民办高校的排头兵,黄河科技学院认为,民办高校要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同样必须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并且,该院用战略眼光打造科研高地,同时积极引导和吸引学生参与科研,使教学与科研无缝对接比翼齐飞,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多年来,在把教学作为学校生命线的同时,黄河科技学院高度注重科研工作,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学校提升综合办学水平的一大亮点。2007年启动科研与学术建设工程,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学校现有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民办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所;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科研团队获“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近年来,教师科研积极性空前高涨,科研成果数量加速增长,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机器人柔性工作站与焊缝职能跟踪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基于新型噻吩功能化的结构导向剂制备介观结构TiO2复合材料及光电性能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学科研,获资助29万元,实现了民办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的重大突破。

  学校把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研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统筹科研和教学工作,坚持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师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学术建设,促进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打造学校品牌。加强校本研究,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仅民办教育研究所就先后承担及参与6个国家级、部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工作。主持省级、市级教科规划课题、社科规划课题数十项,出版数十部专著和上百部教材,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79项。学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系统总结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政策条件、成长模式、主要特点、基本规律、发展趋势等,受到民办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学校创新科研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通过构筑学科平台、汇聚学科队伍,凝聚学科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宽社会服务渠道等方式,培育学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增强了学校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促进了学校科学发展。

融合相长教学科研比翼飞

  2008年,教育部本科评估后,黄河科技学院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确立申报硕士学位的近期目标和2020年建成地方名牌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而做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科研工作被学院摆在学校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展开重点建设和突破。

  学校领导首先把搭建科研平台作为申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初步搭起六个科研平台。

  “电路与系统方向”科研平台,与东南大学合作,在东南大学博导指导下组建研究所,为申硕成功后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物联网技术”科研平台,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以电子科技大学指导支持的科研项目为载体组建科研团队,为建立物联网实验室奠定基础;“控制技术”科研平台,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在华南理工大学博导指导下组建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高压电容性能测试”科研平台,与鹤壁华中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研制团队,联合研制高压电容性能测试实验台;“太阳能LED光电应用技术”科研平台,与河南生茂光电有限公司合作;“智能电压表研制”科研平台,与郑州瑞能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组织科研团队,联合研制智能电压表。

  学校同时大力投入实验室建设,相继投入建设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小型音乐厅等实验室。2010年,学院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实验室成为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成为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国复合材料行业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5月投入使用的音乐学院录音棚,是目前河南省高校中设备最为先进、环境设施最为完善的录音棚。

  科研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向重大项目展开挑战。“基于WEB的磨销加工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开发”、“节能建筑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两个项目被批准为郑州市2009年度科技攻关项目;邹景超教授主持的“风力发电制动器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制动器的研制”等7项科研项目被批准为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自动监测系统”和“混沌振动系统制备纳米粉体新技术研究”被批准为2010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促进教学工作的提高,两者相互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学生的科研学习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经过多年的科研和办学实践,黄河科技学院明确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构建起“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要求,导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要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兴趣;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制订学业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选课、开展第二课堂学习等。

  分级教学则是学校教学的另一创新。学校按照当年本科学生总人数15%、70%、15%的比例分为Ⅰ、Ⅱ、Ⅲ级,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自2008年实施分级教学以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自主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高,在2009年下半年商务英语翻译笔译考试中,学生过关率达87%,位居河南省前列。

  学校医学院根据国际护士培养标准进行培养,学生既可以在国内就业,也可以走出国门跨国就业。2010年学校被批准为“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首期协作成员单位。

  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融合,使众多优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脱颖而出。2010年9月19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中,黄河科技学院7人次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并全部获奖。其中,桑小田、王雪雷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学校成为河南省参赛高校中获得该项目一等奖的院校。

  近3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NOC竞赛、挑战杯创业技能竞赛等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21项、二等奖44项、省一等奖35项、二等奖17项。

  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学生科研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2009年起,黄河科技学院引导教师在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时,直接从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找。

  河南新源重工有限公司是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的合作伙伴。2009年起,学校工学院机械系就针对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14个,供学生自由选择。该系毕业指导老师王平诸教授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才能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才是真正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今年,在王平诸的指导下,毕业生韦鸿佑、田士岭、贾远航、王英乾等人的4篇毕业论文和设计都被河南新源重工有限公司采用。

  实施这项创新措施以来,黄河科技学院仅今年就有18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企业采用,其中大部分同学也因此被企业直接录用。

  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教授说:“学院实践证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民办高校只有让科研与教学比翼齐飞,让科研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学校才有更加高远和辉煌的新发展。”

  对于黄河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苏军保来说,毕业设计的结果让他很开心:第一,毕业设计得了高分并被许继电梯有限公司采用;第二,因毕业设计优秀被该企业录用。

  “这主要感谢学校对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安排。”苏军保说,“学校老师直接针对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安排毕业设计题目,使我们的毕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有的放矢,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对于高校来说,科研是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内涵发展;教学是立校之本,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促进办学质量提高。作为全国民办高校的排头兵,黄河科技学院认为,民办高校要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同样必须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并且,该院用战略眼光打造科研高地,同时积极引导和吸引学生参与科研,使教学与科研无缝对接比翼齐飞,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多年来,在把教学作为学校生命线的同时,黄河科技学院高度注重科研工作,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学校提升综合办学水平的一大亮点。2007年启动科研与学术建设工程,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学校现有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民办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所;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科研团队获“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近年来,教师科研积极性空前高涨,科研成果数量加速增长,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机器人柔性工作站与焊缝职能跟踪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基于新型噻吩功能化的结构导向剂制备介观结构TiO2复合材料及光电性能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29万元,实现了民办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的重大突破。

  学校把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研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统筹科研和教学工作,坚持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师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学术建设,促进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打造学校品牌。加强校本研究,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仅民办教育研究所就先后承担及参与6个国家级、部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工作。主持省级、市级教科规划课题、社科规划课题数十项,出版数十部专著和上百部教材,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79项。学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系统总结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政策条件、成长模式、主要特点、基本规律、发展趋势等,受到民办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学校创新科研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通过构筑学科平台、汇聚学科队伍,凝聚学科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宽社会服务渠道等方式,培育学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增强了学校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促进了学校科学发展。

  2008年,教育部本科评估后,黄河科技学院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确立申报硕士学位的近期目标和2020年建成地方名牌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而做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科研工作被学院摆在学校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展开重点建设和突破。

  学校领导首先把搭建科研平台作为申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初步搭起六个科研平台。

  “电路与系统方向”科研平台,与东南大学合作,在东南大学博导指导下组建研究所,为申硕成功后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物联网技术”科研平台,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以电子科技大学指导支持的科研项目为载体组建科研团队,为建立物联网实验室奠定基础;“控制技术”科研平台,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在华南理工大学博导指导下组建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高压电容性能测试”科研平台,与鹤壁华中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研制团队,联合研制高压电容性能测试实验台;“太阳能LED光电应用技术”科研平台,与河南生茂光电有限公司合作;“智能电压表研制”科研平台,与郑州瑞能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组织科研团队,联合研制智能电压表。

  学校同时大力投入实验室建设,相继投入建设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小型音乐厅等实验室。2010年,学院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实验室成为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成为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国复合材料行业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5月投入使用的音乐学院录音棚,是目前河南省高校中设备最为先进、环境设施最为完善的录音棚。

  科研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向重大项目展开挑战。“基于WEB的磨销加工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开发”、“节能建筑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两个项目被批准为郑州市2009年度科技攻关项目;邹景超教授主持的“风力发电制动器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制动器的研制”等7项科研项目被批准为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自动监测系统”和“混沌振动系统制备纳米粉体新技术研究”被批准为2010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促进教学工作的提高,两者相互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学生的科研学习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经过多年的科研和办学实践,黄河科技学院明确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构建起“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要求,导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要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兴趣;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制订学业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选课、开展第二课堂学习等。

  分级教学则是学校教学的另一创新。学校按照当年本科学生总人数15%、70%、15%的比例分为Ⅰ、Ⅱ、Ⅲ级,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自2008年实施分级教学以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自主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高,在2009年下半年商务英语翻译笔译考试中,学生过关率达87%,位居河南省前列。

  学校医学院根据国际护士培养标准进行培养,学生既可以在国内就业,也可以走出国门跨国就业。2010年学校被批准为“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首期协作成员单位。

  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融合,使众多优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脱颖而出。2010年9月19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中,黄河科技学院7人次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并全部获奖。其中,桑小田、王雪雷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学校成为河南省参赛高校中获得该项目一等奖的院校。

  近3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NOC竞赛、挑战杯创业技能竞赛等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21项、二等奖44项、省一等奖35项、二等奖17项。

  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学生科研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2009年起,黄河科技学院引导教师在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时,直接从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找。

  河南新源重工有限公司是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的合作伙伴。2009年起,学校工学院机械系就针对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14个,供学生自由选择。该系毕业指导老师王平诸教授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才能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才是真正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今年,在王平诸的指导下,毕业生韦鸿佑、田士岭、贾远航、王英乾等人的4篇毕业论文和设计都被河南新源重工有限公司采用。

  实施这项创新措施以来,黄河科技学院仅今年就有18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企业采用,其中大部分同学也因此被企业直接录用。

  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教授说:“学院实践证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民办高校只有让科研与教学比翼齐飞,让科研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学校才有更加高远和辉煌的新发展。”